贵州省山区地理环境与遥感技术应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是一个以高级职称和博士为主体的学术队伍。多年来,团队以山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人地关系为对象,遥感GIS高技术应用为手段,综合与分析结合、理论和应用并重、传统和创新兼顾,致力于山地环境综合研究、资源评价与合理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分析评价与修复、生态功能区划与价值评估、土地资源、水文与水资源、土壤植物资源分类研究等领域。
近年来,团队研究通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地理环境信息化为支撑,依托国际先进遥感软件和GIS软件的应用和开发,全面探索遥感新技术、新方法、多尺度、多类型、多波段、多时相、多集成的遥感信息运用于地理环境,把区域空间信息整合一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提高准确度,开展分析建模和定位观测;利用GIS与遥感结合实现对区域资源环境本底、地域分异、动态变化等信息的收集集成,提高区域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致力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遥感应用方向以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动态监测、决策支持技术前缘探索为重点,区域资源环境空间分析为手段,建立多种实用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取得了如下进展:①提出了高原山区复杂背景遥感光谱解译及WEBGIS设计等一系列理论技术方法,为贵州土壤侵蚀与石漠化遥感调查、土地利用遥感调查与规划、生态区划、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灾后重建等服务地方的大型项目提供了科技支撑,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②建立了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的技术支持模式,提供生态系统重建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及技术评价体系,相关成果申请获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0项。③注重对外的合作与交流,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地理所、遥感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引进高层次候鸟型人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④培养硕士研究生45人,其中8人考取国内外博士,有兼职博士生导师数人。⑤仪器类别齐全,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200台(件),有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天宝GPS R8 GNSS(1+2)、ICP光谱元素分析仪等先进仪器,总值合计 1500万元,同时拥有1995~2010年全省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多套,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2008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承担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等相关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2120万元,其中国家级10项和省部级项目53项,在国内外权威、重要、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40余篇,出版专著10部,申报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已经建成的省级空间数据库(电子地图)30余项,主持完成省级培训5次,授予硕士17届共100余人。有的科研成果如水土流失遥感动态监测系统、贵州生态功能区划、贵州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贵州省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部分)等科研项目,为贵州省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目前,团队已经获批建设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喀斯特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信息技术应用”方向)、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喀斯特环境遥感应用”方向)。贵州师范大学长期把地理学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重点建设发展,利用省级重点学科经费购置了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和GIS与遥感软件,通过博士点建设经费、硕士点建设经费、学科建设经费、中央支持西部共建经费等多方投入累计投资1010万元,建立了兼有教学、科研功能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博士点建设资金对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方面投入700多万元提升整体实力。团队已经投入使用的实验室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面积重点实验室有上万平方米;另有校内野外观测实验站3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