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处
 
热点文章
 
  详细页面
当前位置: 首页>>动态新闻>>动态新闻>>正文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我校——陈运泰院士讲授地震与防震减灾知识
2012-05-08 18:34  
           【作者】文\张欣荣 尚亚丽 图\毛莎莎 刘青

5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院士专家贵州行——“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陈运泰院士在我校田家炳教育书院三楼多功能厅作了题为“地震与防震减灾”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蔡永生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胡瑞忠及我校师生200余人到场聆听了报告。

学术报告现场

陈运泰院士讲授地震与防震减灾知识

报告会上,陈运泰院士就“地震、海啸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发生的?如何防灾减灾”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以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大地震为例,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基础性讲解,让大家对于地震及海啸形成的原因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陈运泰结合有关知识以及各国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三点经验,一是要继续加强地震预测研究工作;二是要改进地震预测的模式;三是要加强海啸的监测工作,提高地震、海啸检测的预警水平。最后,针对如何防灾减灾,他提出了要依靠正确的科学技术,要学会“与灾相处”,要确立“预防比求助更为人道”的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等建议。

蔡永生副校长主持学术报告

报告会结束后,蔡永生指出,此次报告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知识性、通俗性。特别是“与灾相处”的观点更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给予人们在地理以及哲学等领域有诸多启示,广大师生要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与灾相处”的思维及能力。

陈运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8月1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78至1982年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至1983年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所(IGPP)访问学者。1982年3月至今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6至2000年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1986年至今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1986-1991年, 1995年至今), 副理事长(1991-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主编,《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编委。1989至1991年任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副主席,1995至1999年任国际学术刊物《纯粹和应用地球物理》(PAGEOPH)编委;现任国际学术刊物《地震学刊》(JOSE)编委(1998年至今),联合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大城市地区的地震地面运动》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至今)。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6-1991),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8年至今任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委员会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至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 院士。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学城行政楼主楼  电话:0851-83227122  邮编:550025  邮箱:gzsfdxkjc@163.com